一手拿着缰绳,一手轻拍着骆驼头,嘴里重复着“卧、起”的提示语,王卫国在自家门口的骆驼圈里驯养着骆驼。在主人的指挥下,骆驼温柔地做着起卧的动作:前足跪下,再后腿着地,卧在地上;接着,先起前足,复兴后腿,站立起来。
正午时分,王卫国牵着3峰已对载客驾轻就熟的骆驼向景区“进军”。阵阵驼铃声响起,阳光照射下,他与驼队深一脚,浅一脚,驮着游客,朝绵亘不绝的沙丘深处走去。
本年60岁的王卫国是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镇月牙泉村的乡民。一同,他也是一位沙漠牵驼人,作业地址就在闻名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内。
王卫国家养了6峰骆驼,种了4亩杏树。6峰骆驼跟从他在景区内“执役”。“买一峰骆驼7000多块钱,但骆驼一年能挣近两万块钱,这比种果子合算得多。”仅上一年一年,6峰骆驼就为他家带来了10万多元的收入,“儿子本来在外地打工,但挣的钱还不如牵驼,所以这两年就不去打工了。”
月牙泉村是间隔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最近的一个村。上世纪80年代起,景仰来景区的游客逐步增多。当地乡民环绕旅行业想出致富路:为游客供给乘骆驼旅行风景区服务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逐渐走上小康之路。
“政府给全村250多户乡民每户一至两个编号。编号相当于运营骆驼的许可证。一个号可养两至三峰骆驼,有编号的乡民按次第进入景区牵驼赚钱。”月牙泉村主任丁孝介绍,现在,全村有600多个编号,共有1300多峰骆驼,均匀每个号能带来近两万元收入。骆驼成为当地乡民首要收入来历。
“两峰骆驼的收入相当于种10亩庄稼,服侍好骆驼便是保住自己的钱袋子。”月牙泉村乡民刘作义说,敦煌缺水,种庄稼本钱高,收入少,不如运营骆驼合算。
每年6月至9月是敦煌旅行高峰期,这既是牵驼人生意最火的时分,又是他们的农忙时节。忙不过来,一些乡民就雇人牵驼。现在,牵驼人的部队中除了当地人,还有来自甘肃张掖市、定西市等地的务工者,他们在旅行旺季每月可挣到3500元薪酬。
“但牵驼人越来越难请了。”刘作义坦言,牵驼收入虽好,但很累。尤其是进入旅行旺季,气候炎热,每天要暴晒在太阳下,走一趟至少一个多小时,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,半途就抛弃了。
丁孝表明,为了缓解劳动力严重,村里方案训练一部分乡民专门饲养或驯养骆驼,一部分乡民专门做牵驼人,期望能把骆驼运营成产业化链条。一同,为了更好地办理运营牵驼项目,招引更多游客,他们还将为乡民供给更专业的骆驼驯养常识,为牵驼人装备一致服装,标准办理。
3月底,气候渐暖,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游客逐渐增多。牵驼人和骆驼都忙活起来,蓄势待发,为了新一年的好光景,他们又将一同奔走在沙漠中。